相关数据包




3 局部组织坏死
【 例】患女,14 岁,因慢性牙髓炎给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0. 8ml ,2天后注射部位出现紫色血疱,继而变成黄色疱,破溃后局部形成大溃痛,有剧痛 ,颚侧呈现大面积溃殇,直径2. 0cm ×1.0cm,表面有渗出物,经对症治疗后 ,溃疡变小变浅,愈合趋势明显。 提示使用本品需注意其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性 。
4 面神经麻痹
【 例1】例 1,患女,55岁,因右上后牙冠根联合折裂给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0. 3ml局部注射, 用药后患者主诉漱口时嘴巴不能完全闭合、漏水,2h后患者症状消失。
【 例2】患男,74 岁,因左上后牙26 近中根纵裂行中根截根术,给予本品0. 8ml 局部麻醉,用药后患者诉嘴歪漱口漏水,3 小时后症状消失。 提示本品可致面神经末梢暂时性麻痹,虽可在2. 5小时左右自行恢复,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。
5 震颤
【 例】患男,16岁,因牙周炎给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口内局部浸润注射,30秒钟后患者出现喘息样,随之出现四股震颤,即予对症治疗,20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。
6 抽搐
【 例】沈立等报道,患男,40岁,因牙髓炎给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0. 6ml注射,约15分钟时,患者忽感胸闷,随即牙关紧闭,全身抽擂,口唇发钳,面色苍白,意识不清,给予对症治疗,30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。
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
【主要原因】
1.本品 含有的焦亚硫酸钠,可能引起过敏反应、支气管痉挛或加重过敏反应。
2. 药物过量。在两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:由于不慎注射入静脉造成相对过量,毒性反应立即出现;过量麻醉剂造成真正的过量,毒性反应延迟出现。其中,肾上腺素用量过大(>300 g)或皮下注射侵入血管后,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,心悸,头晕,心律失常麻醉药物阿替卡因用量过大或快速注入血管,可出现出汗、脉速、呼吸困难、面色潮红。
3. 某些敏感患者对局麻药过敏。
【安全用量】
成人
一般性手术,通常给药剂量为1/2-1支
盐酸阿替卡因最大用量不超过 7mg/kg体重
儿童
根据儿童的年龄、体重、手术类型使用不同的剂量
盐酸阿替卡因最大用量不超过 5mg/kg体重
盐酸阿替卡因的儿童平均使用剂量以mg计,计算如下:
儿童的体重(kg) *1.33
此种麻醉技术对于4岁以下年龄组不适合
老年人
老年人:使用成人剂量的一半
局部麻醉剂口腔注射时的
建议用量
注射方法
成人用量(ml)
儿童用量(ml)
局部浸润麻醉
0.6
0.3
下牙槽神经麻醉
1.5
0.9
上牙槽神经麻醉
0.9
0.45
(前牙)腭神经传导麻醉
0.45
0.2
鼻腭神经传导麻醉
0.2
0.2
※此表摘自Dentistry TODAY,04/2003-Anesthetics
※尽量避免一次治疗4个象限的牙齿
※一般口腔治疗,2支麻醉剂足矣
【紧急治疗策略】
1.不良反应轻症病例:应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~50mg肌内注射,或激素如地塞米松5~10mg肌注治疗后能迅速好转。重症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抢救。治疗措施如下:
① 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。
② 迅速将病人平卧,吸氧,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注0.5~1mg,也可用0.1~0.5mg缓慢静注(以0.9%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),如疗效不好,可改用4~8mg静滴(溶于5%葡萄糖液500~1000ml)。
③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:如氢化可的松100~200mg或地塞米松5~10mg加入5%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,必要时1~3h后重复注射。
④ 扩容、给与血管活性药:间羟胺50~100mg加入5%葡萄糖注射液静滴,必要时可与多巴胺合用。
⑤ 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~50mg肌内注射。
⑥ 10%葡萄糖酸钙10~20ml缓慢静脉注射。
⑦ 保持呼吸通畅、吸氧,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作人工呼吸。
2.局部组织坏死溃疡:抗溃疡对症治疗。
3.面神经暂时性麻痹:可不予处理,约2~3小时后症状自动缓解。
4.药物过量:一旦观察到过量体征,要求患者过度呼吸,如必要可采取仰卧姿势。如出现阵挛性癫痫发作,给氧并注射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。可能需要插管辅助通气。
【注意区分】
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可致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心血管不良反应,而利多卡因可致心动过缓不良反应。
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所致上述不良反应,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注意,严格掌握本品适应症和禁忌症,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,用药史,严格按照药品说明用法、用量使用,缓慢注射。
用药前备好肾上腺素、地塞米松等急救药物
使用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,一旦出现不良反应,及时对症治疗,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,保证临床用药安全。
来源:茄子口腔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